小议“对与错”
从小时候起,“对”或是“错”总作为一种绝对的标签,被无时不刻地贴在身上。
或问其故,“对”与“错”的判断,来源于某一行为标准。人如风一般自由,而对错之标准将自由人约束成为社会人。
得众人心的标准似乎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维持,绝对的标准时常令人信服,法律由此诞生。毋庸置疑的是,法律的存在,不论是大陆法系或是海洋法系,都有力地支撑起一个社会的是非价值观,维护了秩序的相对稳定。
法律对世界进行了简化,将世界二元划分为对错是非。但不同的时空环境使标准本身也出现了偏差——不同文化的人虽可相互包容,但永远无法真正理解;当今我们无法否认《汉谟拉比法典》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,但也无法完全认同“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”的价值观。
是故,“对错”是站在一个时空环境的立场对一件事做出的评价。我们不应永远囿于有限的视野——依照标准判断对错固然重要,而对标准本身的是非判断更加重要。苏格拉底说,“我就像一只牛蝇,整天盯着雅典不放,使雅典充满活力”。百年前的中国新青年对旧社会架构的质疑判断,促使他们发动了革命,向旧秩序发起讨伐。革命在既得利益者看来必是眼中钉,是破坏秩序的“错”;但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,却保护了人民真正切实的利益,为“对”。他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思想,汲取更加适宜中国人民的革命经验。他们中的一些人成功的重建了秩序,创建了中国共产党,建立了新中国,找到了新的对错是非观。
在国际关系解耦重构,社会错综复杂的今天,寻找合适的秩序变得更加重要。当下的我们应该追求更加完美,可以保证所有人利益的体制;每个人也应勇于站出来,为自己和同胞寻找符合实际情况的“对与错”。而世界是一本书,禁锢于自我的人只是在反复阅读其中的一页。当不同的是非判断交融,包容也成为一大要务——和谐是一百个人发出一百种声音,而同时尊重彼此。历史螺旋上升,发展曲折前进。包容中必会诞生最适合当下的道路——对旧的政策加以修补和修改,寻找适合当下的“对与错”,我们终会达到更高的高度。
评判对错的标准迫使人让渡了一部分自由,但反之却保障了更多人的更加重要的权利。今天,寻找最合适的对错标准仍应成为我们的一大目标。至于标准是否真正适应当下社会,有历史去决定。

富婆饿饿饭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