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 《论语》有言,“见贤思齐”。作为人生而俱来的特性,坚持“见贤思齐”应成为每个人坚持不变的目标。 “思”,我愿解释为追求。“见贤思齐”,顾名思义,便是在看到他人光鲜亮丽一面时,产生追求达到相同水平的向往。究其根本,是人本能地产生对美好的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憧憬与向往。这种人天性中对真善美的欲望,促使着生产力的提高,物质生活的富足,以致精神世界的充实。有钱人时常会使我们产生羡慕之心,其实这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地朝着更加丰富的物质、精神生活发展;更不要提文娱、品德方面的醒目者,他们的“贤”使我们“思”,尝试达到“齐”,促使我们向上发展。 所以说“见贤思齐”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,而这种天性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之根本。这种良性的羡嫉,带领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,由部落走向国家,自奴役至封建以至诞生更加合适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。近代以来,我们的国家沦为列强欺凌的弱国,无数的中国志士,他们看到西方国家的发展,因此留洋去寻求救国救民道理,“师夷长技”便是早期爱国志士的见贤思齐;新中国建立之初衷,就是为了带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站起来,追赶世界,给中国人民带来更好的民生基础和社会环境,这也是追赶先进国家发展理念的见贤思齐。即使在今日,中国人看到别国经济实力雄厚,便勤奋努力,追求经济高速发展;中国人看到他国社会福利优渥,也会产生向往,如今全面脱贫——这是社会的进步。可见,“见贤思齐”于国于民都是带来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。 其中,“贤”的力量也不可忽视。当下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一个为全民所追求的“贤”的标准,很大程度上的规范了人们的行为。当一个社会中大部分人都达到“齐”之后,“贤”的更高的标准便应之而生。追求高标准带来高水平,反之刺激产生新的高标准,最终形成良性循环。 我们应坚持维护这种良性循环。最近,有一种“躺平”的论调,主张迫于生活压力,在所有领域放弃进取,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。失去“见贤思齐”的精神,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,源于一种精神世界的空虚。青年不应甘于堕落。百年前,即使是在清政府与军阀混战最黑暗的时代,中国的有志青年在世界看到更加先进的文化,爆发了新文化运动,马克思主义随之传入中国。百年前的他们没有低迷,而今日,当新时代新青年有如此之多的选择的时候,我们更应该一腔热血,唤醒生而为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,见贤思齐,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,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。 只有枯死的叶子才会随波逐流,活着的事物会选择抗争。见贤思齐,在人生中发光发亮,应是人类永恒的选择。 © 允许规范转载 赞 富婆饿饿饭饭